»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帮助 | 社区 | 首页 | 无图版

纵横道|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所行道也。 -> 『望门投止』 -> 《资治通鉴》“世民跪而吮上乳”的解说——兼谈中国古代“乳翁”遗俗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资治通鉴》“世民跪而吮上乳”的解说——兼谈中国古代“乳翁”遗俗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明夜微凉



级别: 禁军统领
精华: 0
发帖: 960
沙场经验: 3504 点
纵横通宝: 111 两
贡献值: 0 点
明堂之令: 0 枚
朋友圈: 色即是同
在线时间:1120(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27
最后登录:2011-09-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资治通鉴》“世民跪而吮上乳”的解说——兼谈中国古代“乳翁”遗俗

在期刊网里面买到的

【作者】 阎爱民;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刊名】 中国史研究 , 2004年 03期
【英文刊名】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中文关键词】 “世民跪而吮上乳”; “乳翁”; 产翁制; 成人礼俗;
【中文摘要】 《资治通鉴》中“世民跪而吮上乳”之句 ,透视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乳翁”风俗。早期父权意义上的产翁习俗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 ,而以另外的面貌出现 ,它的具体形式早已摆脱了那种装模作样的卧床假产方式 ,由“产翁”演化到了“乳翁” ,强调丈夫在子女哺育中的“乳子”作用。这种“乳翁”习俗 ,还包括以男子多乳、大乳为贵吉之征的尚乳崇拜和带有乳子痕迹的男子成年仪礼 ,这也是华夏汉族有异于周边少数族产翁习俗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治通鉴》“世民跪而吮上乳”的解说———兼谈中国古代“乳翁”遗俗

阎爱民


内容提要:《资治通鉴》中“世民跪而吮上乳”之句,透视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乳翁”风俗。早期父权意义上的产翁习俗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而以另外的面貌出现,它的具体形式早已摆脱了那种装模作样的卧床假产方式,由“产翁”演化到了“乳翁”,强调丈夫在子女哺育中的“乳子”作用。这种“乳翁”习俗,还包括以男子多乳、大乳为贵吉之征的尚乳崇拜和带有乳子痕迹的男子成年仪礼,这也是华夏汉族有异于周边少数族产翁习俗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世民跪而吮上乳” “乳翁” 产翁制 成人礼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与唐太宗父子之间捐释前嫌的举动很有意思。《资治通鉴·唐纪七》武德九年六月记事: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太宗的“跪而吮上乳”举动,后人看来很有些滑稽可笑,但作为当事人来说却是认真和大动情感的。此举意义何在?胡三省在句下只标注读音,谓“吮,徂兖翻”。但是为何一个大男儿要通过吸吮父乳的举动,来释解父子间已互不信任的“投杼之惑”?胡注并未再作解释。李宗侗、夏德仪先生《资治通鉴今注》谓:“跪而舐上之乳房,以示为孺子时无间之态。”比旧注前进了一步。然而从常理上说,孺子吮舐乳房的无间之态应是针对母亲的,对父亲非必如此。显然,要明了太宗跪吮父乳举动的真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中更深层的含义。

唐太宗的跪吮父乳举动,确是要再现出他为孺子时与父亲的无间之态,反过来说,乃父唐高祖早年时也应有过哺乳婴儿的举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有过哺乳婴儿的一种仪式,这样太宗才会由此举去感动父亲,唤起早年的记忆。男子作哺乳婴儿之状,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唐代周边少数族存在的“产翁”乳子习俗。

生殖崇拜的由女权向男权转变时期的产翁习俗,在史籍及民族志的事例中都有记载,唐代及后来南方的獠人等少数族就有“产翁”习俗。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引唐房千里《异物志》言: 獠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如乳妇,不谨则病,其妻乃无苦。《太平广记》卷四八三“獠妇”条引唐尉迟枢《南楚新闻》亦曰: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其妻亦无所苦,炊爨樵苏自若。又云: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婿。婿拥裘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其颠倒有如此! 清人李宗《黔记》载郎慈苗:妇人产子,必夫守房,不逾门户,弥月乃出。产妇则出入耕作,措饮食以供夫乳儿。

以上有关古代獠、越、苗人的“产翁”习俗的史料,学者常用来说明少数族或上古氏族时代存在的原始婚俗,但对同时期中原华夏地区是否存有产翁遗俗,一般持否定态度。

《山海经·海内经》有“鲧复生禹”的神话,《楚辞·天问》中有“伯禹愎(腹)鲧,夫何以变化”之问,一些学者已指出了鲧之生禹神话在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化过程中,所包含着的“产翁制”含义②,但对这种习俗在历史上的衍变,学界却未再论及。上古的产翁遗俗,除了如獠、越、苗少数族一直在延续外,在华夏中原地区好像是嘎然而止,就此消失,再也见不到它的踪迹了!而对鲧腹产禹神话中“产翁制”意义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更是认为:“这种说法的致命伤是先秦、两汉典籍毫无踪迹可寻,只得委之于‘悬揣’和‘估测’!”

那么中原华夏地区的产翁习俗在上古鲧的神话以后是否还存在?抑或发生了变异?还是让我们先回到对唐太宗跪吮父乳史料的分析上来,再联系其他与之有关风俗、史实,然后可能会找出较为合理的答案。

前述獠人产翁在“坐月子”卧床期间,其状“如乳妇”,其男子必是如产妇那样作出乳子的姿态,象征性地给婴儿哺乳,既“产”又“乳”。由此表明了父权在子女生产和哺育中的主导作用。从子女这一方看来,正是父乳的这种作用,也加强了他们与父亲间的亲密联系。由此想来,唐太宗壮年后的再次吸吮父乳,向乃父表达了我仍是您哺育长大的最亲密孩子的愿望,捐弃了父子间的前嫌。这种再现了当年唐高祖乳子情景的举动,怎么不令太宗“号恸久之”呢!

《通鉴》此句“跪而吮上乳”内容,两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不见记载,应为司马温公所见珍贵史料。《旧唐书》作:“乃命召太宗而抚之曰:‘近日已来,几有投杼之惑。’太宗哀号久之。”《新唐书》记载与之略同。《通鉴》此段与两唐书记载相比较,显然更合情理。

靠父乳的哺育而成长的观念,还可以从南朝的民谚中得到佐证。梁朝始兴王萧有德政于地方,天监七年冬,梁武帝征召其还朝。其治下民众依依不舍,为之作歌曰:

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荆土方言谓父为爹”。梁之民谚“民之爹……何时复来哺乳我”,其所反映的始兴民人将始兴王比为父,其对始兴王的依存之情,正是太宗“跪而吮上乳”句义的最好注脚。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风俗都有传承性,而且是个漫长的过程,“产翁”风俗也不例外,只不过是这种风俗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而以另外一种面貌出现。中原地区汉族的产翁遗俗,至少在唐代以前还存在,但它的具体形式,早已摆脱了那种装模作样原始的卧床假产的形式,由“产翁”演化到了“乳翁”,强调丈夫在子女的生产哺育中的“乳子”作用。这种“乳翁”习俗,还包括以男子多乳、大乳为贵吉之征的“尚乳”的崇拜。

前说唐太宗跪而吮父之乳,而乃父唐高祖之乳确实不同凡人。《新唐书·高祖本纪》:“仁公生高祖于长安,体有三乳。”以后人眼光看,高祖多出常人一乳,患有多乳症,身体畸形,不是光彩的事,当秘而不宣,既然史书载出,看来是值得炫耀的异征。

唐代的这种男子“尚乳”的崇拜,并不一定是受周边的胡风影响所致,而是中原王朝早有的古风。据传周文王身有四乳,古来就被视为吉征。《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淮南子·修务训》说:“文王四乳,是谓大仁,天下所归,百姓所亲。”《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天将授文王,主地法文而王,祖锡姓姬氏,谓后稷母姜原,履天之迹,而生后稷,后稷长于邰土,播田五谷,至文王形体博长,有四乳而大足,性长于地文势。”《宋书·符瑞志》也说:“(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太王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都将周文王四乳的畸形,看成天下归心的大仁,周之勃兴的根本。《新唐书》高祖体有三乳的记载,应是与此意义相同。

《魏书·序·昭成帝纪》记代君什翼犍之体貌与其即位原由:身长八尺,隆准龙颜,立发委地,卧则乳垂至席。烈帝临崩顾命曰:“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 “隆准龙颜”是为帝王千篇一律的谀颂之辞,身长八尺和长发委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唯独“卧则乳垂至席”的巨乳症特征,是其体貌异于他人之处。什翼犍在后赵为质十年,翳槐(烈帝)临终遗命令什翼犍即位,除了有兄终弟及的因素外(不过,什翼犍兄弟留代者多,都有即位的可能,特别是拓跋孤曾受众人推戴,机会更大),“乳垂至席”的吉征,至少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原因。在南朝,晋陵南沙寒人王敬则,成年时“两腋下生乳,各长数寸”,史家亦以之为敬则日后发达的吉征。就是到了后世,仍有以多乳为贵之事。至元朝时,还有真定民人刘驴儿“有三乳,自以为异,谋不轨”的事件。男子的多乳、大乳,从父权的生殖崇拜观念来看,自然是比女子有更强大的哺育子女的能力。

“乳翁”习俗与古代的成人礼和给孩子命名取字的人生礼仪有紧密联系。取字是古代成人礼仪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还要加冠笄束发。《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檀弓》:“幼名,冠字。”孔颖达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加冠表示已经成人,但为何“称字”与为人父之道有关?从古人的解释中我们很难看到其中直接的关联,称“字”的礼俗已经发生了变化。所谓“字”,本是在屋内生养孩子的会意字。《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说文序》也说:“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字”的初义是生育哺乳的意思。人之有名取“字”,是进入文明社会较后的事情。从文字衍化留下的信息来看,可以推测:最初的男子成年礼仪,其原始古义,很可能是聚集亲友,隆重地举行一次“字”的仪式,也就是说男子除了加冠以外,还要表演一番假作生子和哺乳的仪礼活动,表示他可以成婚、能够繁衍后代了,也就是所谓“有为人父之道”了。先秦铭器中《余义钟》中有“字父”、《父》中有“父”人名之称。“”,《说文》:“乳也”;段注:“此乳者,谓既生而乳哺之也”。“字父”、“父”之名,就可能隐喻着早期这种“字”仪式的痕迹。章炳麟在为《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所作的序中说:“文字谓之名,文之孽乳谓之字。人,幼名,冠字,亦取其孽乳也。”应是近于取“字”的本义了。

在民族志的实例中,命名和成年仪式,常带有祝福生育的内容。永宁纳西族少女到十三岁有“穿裙子”的成人礼,参加仪式客人的祝词中要说些“丝线要织在麻布上,既漂亮又结实,人人夸奖,称颂不完,希望你能生九男九女”的话。以后怀了孩子,在婴儿降生的当天或第二天要举行命名仪式,第三天在拜太阳的仪式上,“产妇要当众把乳房露出来,显示自己体壮奶多”。当然,这是母系制下显示女子旺盛的生殖哺育能力的风俗,转变到父系制后,男子是会很容易地效法以往女子们的做法。《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左传》僖六年杜注谓,“妇人许嫁而笄,犹丈夫之冠。”男子冠礼中 “字”的习俗最早应是来自女子的成人礼。

不但是取名命字的仪式,给孩子命名取字的本身,也常带有产翁、乳翁的意义,强调儿女为父亲所生所育。先秦时人的取字多带有“子”及“父”(或“父”的假借字“甫”)字,称“子”称“父”为赞美男子的称谓,其中之美当是与“字”有孽乳多子之义相关联。另外,唐以前特别是西汉时期,命名取字又多“翁生”、“翁孺”、“翁子”、“翁孙”等字,也是与此相关的现象。

《汉书·朱买臣传》买臣字“翁子”。《儒林传》有梁人名“陈翁生”。《外戚传》宣帝之母名“翁须”,也应是“翁生”之义,如乃翁所生出的须毛。《游侠传》有太原人名“鲁翁孺”,东阳人名“陈君孺”。《元后传》元后祖父名贺,“字翁孺”。《晋书·孝友传》广陵人盛彦字“翁子”。《南史·张弘策传》中有吴兴人“吴翁孺”。《汉书·赵充国传》赵充国“字翁孙”。《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有外戚名“许翁孙”。另外,名“少翁”、“弱翁”者,也是翁子的意思,相对老翁来说,是他的小的、年轻的翁。《汉书·郊祀志》有方士名李少翁,《贡禹传》贡禹字少翁,《韦玄成传》玄成字少翁,《货殖传》有樊少翁,《游侠传》有籍少翁,《魏相传》魏相字弱翁。《旧唐书·马燧传》马燧兄马炫,字弱翁;《孔巢父传》巢父字弱翁。等等。

西汉以来的“翁生”、“翁子”、“翁孙”之名,又是与先秦姓氏中的“公子”、“公孙”之称一脉相承。另外,上古贵族谱系“甲生乙、乙生丙、丙生丁”的排序法,除了表明男性血脉世系的延续外,最初的本意还是在于强调男子的生产哺育作用。《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将父母生育职能的自然分工倒置,子女这种对“父兮生我”之恩的颂扬,父生母育的观念,也与此精神相一致。

“毓”字为《说文》“育”的或体,在甲骨文中像一倒子形在母或人之下,王国维说像妇人产子之形,是育字的初文。毓后讹变为“后”字。甲骨卜辞中有“自上甲至于多毓”的辞句,是说自上甲以来的多位先王;《尚书·盘庚》篇中屡称“我前后”、“我古后”、“先后”,也即我先帝、先王之义,上古帝王往往称“毓”称“后”。以含有女性产子意义的“毓”与“后”字尊称古帝王,王玉哲先生认为这是“以母之最高属德之生育尊称之”,同时也暗示着其最初来自远古母系社会女性酋长之称。“毓”与“后”字的这种先表示女酋,后又转以表示男酋、帝王的称谓,其中的变化就透视出产翁制风俗的遗迹。

产翁习俗与生殖崇拜有关。在母系制下,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包括对女阴和乳房两部分的崇拜,一是孕育产子的功能,一是哺乳子女的功能。转向父系后,产翁习俗将这种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转向了男性,便有了产翁的“坐月子”和乳子习俗。在原始人看来,最能中和男女两性器官的地方,在于生殖崇拜中的对乳房的崇拜,而且它又是孕育、哺乳和子女繁衍的象征,这也最容易采用最直接的模拟方式移植到男子的身上。所以,当有权势的男子身上出现多乳、巨乳的畸形时,常被拿来作为异征,来强调男性比女性有更强的生殖和哺育能力,强调男系血脉的延续。在中原华夏地区,产翁的风俗,是从妇女产育时男子的直接模拟,转化到对男子多乳的崇拜和带有乳子痕迹的成年仪式,由“产翁”的风俗向“乳翁”的礼俗变化,称其为“乳翁”更为确切,这也是华夏汉族有异于周边少数族“产翁”制的不同之处。唐太宗的“跪而吮上乳”之举,正是带有这种“乳翁”遗迹的风俗。不过,随着氏族遗风的彻底克服和父家长制的越来越强化,这种漫长的、早期父权意义的“乳翁”风俗,到了唐以后在中原地区就逐渐淡漠了。 


补充资料:


唐 国 史 补 唐·李肇 卷上

元鲁山自乳兄子,数日,两乳湩流,兄子能食,其乳方止。

[楼 主] | Posted: 2008-10-26 16:05 顶端
明夜微凉



级别: 禁军统领
精华: 0
发帖: 960
沙场经验: 3504 点
纵横通宝: 111 两
贡献值: 0 点
明堂之令: 0 枚
朋友圈: 色即是同
在线时间:1120(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27
最后登录:2011-09-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相关资料二:《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章节选摘】
【书摘】
……

玄武门事变被掩盖的最重要的情节

  也许有人会问,玄武门事变的许多细节都被后来掩盖了,为什么尉迟敬德囚禁皇帝的这段文字保留下来?开始我也觉得奇怪,后来发现,这些文字都是记载在尉迟敬德传中,于是恍然大悟。玄武门事变的许多细节需要掩盖,但对于立功的尉迟敬德,他的功劳也需要表白,如果一字不记,等于抹杀了尉迟敬德的功劳。为了一种平衡,只好模糊记录,结果给我们今天留下了探究真相的线索。
  
这可是天大的秘密,谁都未曾说过的。今天我在这里这么讲出来,难道没有受到什么启发,都是如此推测出来的?不是,我还是受到了别人的启发,只是作者已经不可考了。
  

这是一篇唐代的小说,是它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
  
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一个洞窟被打开,里面珍藏了九百多年前的文献被发现。这就是敦煌藏经洞。这些中国的国宝后来流落到世界各地,其中英国、法国、俄国都是重要的收藏地。英国的敦煌文书是斯坦因带去的,所以他们的编号都用S。而S.2630号文书,是一篇唐代人写的小说。小说没头没尾,但是内容很重要。在中国,学者王国维是第一个研究这篇小说的人,他将它命名为《唐太宗入冥记》。这个古代小说故事虽然不完整,大概的意思还清楚的。玄武门事变以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鬼魂不散,到冥世阎王殿告状,最后阎王决定抓李世民的灵魂来冥世与李建成等对质。其中,有一个冥世的判官叫做崔子玉,他是辅阳县县尉,一个往来于人间与冥世的人。他看到自己的皇帝来到冥世,知道升官的机会到了。他开始跟唐太宗讨价还价,唐太宗不得已只好跟他搞交易。崔子玉说可以替唐太宗回答问题,但需要唐太宗给他报酬。回答什么问题呢?即“武德七年(玄武门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小说作七年),为什么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唐太宗一看这个问题,立刻傻了,“闷闷不已,如杵中心”,心中像长了块木头。他说回答不了。最后,崔子玉替唐太宗回答了这个问题,大约是大义灭亲之类。于是李世民给了他一个蒲州刺史兼任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的大官。小说中,唐太宗的灵魂战战兢兢,因为心中有鬼。最后不得不接受崔子玉的敲诈,顺利通过冥世的拷问。
  

这个小说的创作年代不清楚,但肯定属于唐代,小说应该是经过了多人不同时期的修改,大概在武则天时期已经成形。其中,小说认为李世民有罪。其中特别清楚地说到他“囚慈父于后宫”。因为杀兄弟的事情记载比较多,软禁父亲的记载一个字都没有。这里的提示告诉我们,唐朝就有这种李世民囚禁父皇的说法。
  
如果用这种观点来看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出现在高祖李渊面前的一幕,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豁然明朗。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地来到李渊的所在地,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一支军队前来。李渊连同他的一班大臣,立刻丧失了人身自由。因为人身自由已经丧失,当然也丧失了控制局面的可能。他们只能按照李世民的要求办事,否则肯定有生命危险。
  
李渊显得很乖,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是他喜欢这样,是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已经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哪里还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呢。这样看来,李渊退位是形势所逼。高祖确有识时务的一面,但不是我们通常说的主动让权。
  
高祖被囚禁一个小时与一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李世民的皇帝位置是从父亲手里强取的,对此,他和父亲都心知肚明。虽然父子二人暂时平和共处,李渊也不愿意挣扎出更大的悲剧,但是,两人的心里是打上结的。李渊还活在人世,他一直默默地在旁边看着李世民治理天下。这对于李世民来讲,其实是另外一种压力。他应时刻提醒自己,父亲在看着。压力即为动力,这是他取得贞观之治的另外一种动力。
……

[1 楼] | Posted: 2008-10-26 16:09 顶端
 
纵横道|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所行道也。 -> 『望门投止』




Powered by Code © 2003-05  skin design: zonghengdao.net
Total 0.019302(s) query 6, Time now is:10-21 22:13, Gzip enabled
鄂ICP备05015257号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