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级别: 提辖
精华:
0
发帖: 91
沙场经验: 537 点
纵横通宝: 351 两
贡献值: 0 点
明堂之令: 0 枚
在线时间:137(小时)
注册时间:2009-04-20
最后登录:2011-06-09
|
中国历史地理之古代行政区划
这学期上了门将中国历史地理的课,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作为历史同人的话,这方面的知识必不可少啊,否则就要闹笑话了……在下现奉上这门课的笔记和讲义(都是在下认真听课记下的啊……),希望对各位JM们有所帮助~~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导言: 任何国家都要将国土分为层级区域进行管理,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 行政区与行政区划: 中国自古就是行政制度发展完善的国家,《周礼》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以为民极。”“体国经野”与“分官设职”就是划分行政区与建立地方政府。政区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阶段。 1)体国经野:体国:通过人的肢体长度来测量国家范围的大小。如,汉代的小亩(100步),隋唐的大亩(240步)。经野:丈量 2)分官设职: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 第一节分封制——分土而治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士。 分封制的实质——分土而治。分封=封建——分邦建国 feudalism 并非指的是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封建社会中的封建源自日本,与古汉语的封建无关)。《周礼》: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为制度。 封建制与宗法制: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度,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统治;封建制以宗法制为基础。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下——国——家;士大夫为家,诸侯建国,天子有天下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期、明初。 2)西汉 西汉异姓王分封最初自楚汉之争,例如韩信齐王 同姓王分封:众建诸侯(汉文帝)——削藩(汉景帝,晁错)——吴楚七王之乱(诛晁错清君侧)——退恩(汉武帝)——中央集权,郡县制 八王之乱 ——司马师 司马懿—— ——司马炎(分封宗室王、亲王,用亲王制约宗室王)——晋惠帝——八王之乱,胡人入侵 4)明初,靖难之役 第二节郡县制——分民而治 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秦以前郡、县设置出现在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带 郡县制的特点——分民而治;分为不同的行政管理区域,地方政府 春秋晋国的郡县 晋国率先实行郡县制:春秋时期晋国开始向霍山以北发展,见于《左传》记载,晋顷公时大夫祁氏因罪被灭,将其地置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等七县,邬县在今介休东北,祁县即今祁县,平陵在今文水县东北,梗阳在今清徐县,涂水在今榆次县西,马首在今寿阳县南,盂县在今阳曲县东北。 一、秦: 秦朝正式开始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政区——正式开始中央集权统一;秦始皇罢侯置守,废封建,立郡县。 统县政区:36郡→48郡+内史=49郡 1000余县 沿革地理——行政区的沿革——沿:保持相对稳定的行政区划,如:县(秦朝1000余县至今保持稳定 ——革:统县政区(县级以上),变化非常大 二、 西汉 ——郡——县(道,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前期)中央————王国——支郡——县 ——侯国(相当于县级行政区),邑(公主的封地)
——郡——县、道、邑、侯国 (后期)中央—— ——中央集权正式建立 ——王国——县 汉初中央直辖15郡,武帝时增至110郡国。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礼•职方》州名,以及两个不在《禹贡》、《周礼•职方》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个刺史部:冀、兖、青、徐、扬、荆、豫、凉、益、幽、并、朔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个监察区。 汉初,中央直辖15个郡,至武帝时110个郡,前106年,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刺史进行监察(服从,廉政)。各个州借《禹贡•九州》+《周礼•职方》+交趾、朔方+司隶校尉部(首都) 共14个监察区。《左传》——茫茫禹迹,化为九州 三国时期的遥领与虚封 司隶:雒阳(洛阳) 豫州:谯(安徽毫县) 冀州:高邑(河北柏乡东) 兖州:昌邑(山东金乡西) 徐州:郯(山东郯城) 青州:临淄(山东临淄东) 曹郡国90 并州:晋阳(太原市西南) 幽州:蓟(北京西南) 凉州:陇(甘肃张家川西)
雍州:京兆(西安) 扬州:历阳(安徽和县) 荆州:汉寿(湖南常德东北) 交州:龙编(越南河内) 吴郡30
益州:雒(四川广汉) 蜀郡20
遥领者,不入版图之地。虚封者,仅有封爵而无实土之谓也。 蜀汉:马超领凉州牧;李恢领交州刺史 孙吴:周泰拜汉中太守;孙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 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郊即皇帝位,《吴录》载权告天文曰:“皇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权生于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绝祀于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征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终天禄。”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吴王太子登为皇太子。将吏皆进爵加赏。初,兴平中,吴中童谣曰:“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昌门,吴西郭门,夫差所作。五月,使校尉张刚、管笃之辽东。六月,蜀遣卫尉陈震庆权践位。权乃参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造为盟曰:“天降丧乱,皇纲失叙,逆臣乘衅,劫夺国柄,始于董卓,终于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民神痛怨,靡所戾止。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昔共工乱象而高辛行师,三苗干度而虞舜征焉。今日灭叡,擒其徒党,非汉与吴,将复谁任?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归。 缔约之后: 蜀:冀州刺史张翼 兖州刺史邓芝 并州刺史廖化 凉州刺史姜维 吴: 青州刺史朱桓 豫州刺史诸葛瑾 幽州刺史孙韶 虚封、遥领虽无实土,却有组织机构。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州、郡、县三级制。 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1: 2: 6。 并出现双头州郡。 双头郡:两州同一刺史,两州同治一地;两郡同一太守,两郡同治一地。《晋书.毛璩传》:毛璩任谯、梁二郡内史,后又行宜都、宁蜀太守、毛瑾梁、秦二州刺史、文处茂巴西、梓潼二郡刺史、新蔡、南陈留二郡共辖鮦阳县 四、唐 唐前期,州、县两级制。贞观元年分天下为10 道,开元21年改为15道。“道”为监察区。
京畿道、 关内道、 都畿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 陇右道、 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 淮南道、 黔中道、 剑南道、 岭南道。
景云年间贺拔延嗣除两州都督,任河西节度使,节度使成固定职务,有固定辖区与治所。节度使最初只管军事,与民事无涉,《通鉴》:“景云元年十二月,置河西节度使、支度、营田等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 张如珪 : 幽州长史、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副大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安禄山: 平卢节度使、支度、营田、陆运、押两番、渤海、黑水等四府经略、处置、平卢军摄御史大夫、管内采访处置使。范阳长史,充范阳军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兼河东节度使。 王忠嗣: 兼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道节度使。 唐后期,方镇执行最高政区的职能,(方镇)、州、县。 安禄山兼范阳、平卢两节度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军政、民政一体,开合道与方镇为一的先例。“安史之乱”后全国设四十多个方镇, 初: 道——方镇——州—县, 后: 方镇(道)—州——县。
五、北宋 中央——路——州——县。 北宋元丰年间实行二十三路: 京东东路、京东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北路、 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 永兴军路、秦凤路、 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两浙路、 江南东路、江南西路、 荆湖北路、 荆湖南路、 福建路、成都府路、 梓州路、 利州路、夔州路、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一 使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 制, 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利机构。 二 地方行政区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不是地方官员的施政区。路一级官员: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提举常平。 南宋时机基本实行十六路制。此十六路为安抚使的施政区 六.元 多级政区制——五级,中国历史上级数最多 实行复式行政区(多个级别,县可以为多种级别,层级不同,元代开创) 路——府——州——县 中央——行省——(道)府——州——县 州——县 【现今也存在】 元中期实行十一行省:中书省、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湖广行省。 元代版图非常辽阔。远大于任何一个朝代。元代,西藏首次归于中央,归于中国版图。 1) 征东行省,征服朝鲜半岛,但维持时间不长,所以一般不包括 2) 青藏高原,吐蕃纳入蒙元管理,但由宣政院管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 3) 察合台汗国,由成吉思汗子孙建立,有一定的独立性, 特例:元代五级俱全的行省(唯一例子): 中书省——上都路——顺宁府 ——保安州——永兴县 ——蔚州——灵仙、灵丘、飞狐、定安、广灵 只有二级的行省:岭北行省——和宁路 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上实行三四级行政区,有的有路,有的没有。南方多有道,属于中央的临时的管辖区。 七、明朝: 继承了元朝的复式 承宣布政使司 明代最高政区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完全仿效宋朝高度加强中央集权 最高级地方权利集中在: 布政使司——政 都指挥司——军——五军都督 按察使司——司法三司区划基本一致,个别地方有出入,如东北设辽东都司,不置布政使司;山东按察司兼管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辽东,女真,满洲人崛起,辽东没有司法和民政,只有军事】 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分立。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按分权过甚,陆续向各地派巡抚、总督,将一地行政、监察、军务集于一身,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长官。万历年间四总督:蓟辽、宣大、陕西、两广 ;万历年间四总督:蓟辽、宣大、陕西(防范流民起义,包括甘肃等西部边境)、两广(海上倭寇)都指挥使司的设置:(现今中国七大军区,军队分权:军区司令训练部队,调拨权归总参,武器为总装备部;军区与民政无关) 府州县只领民户,另外设置卫所以统军户,全国卫所千千计,分隶两京都督府与十六都指挥使司、四行都指挥使司、三留守司。 十六都指挥使司:十三省个有一都司,以及万全都司治宣府卫(张家口,防范西北蒙古)、大宁都司治保定府(今京广铁路沿线地)、辽东都司治定辽卫(防范东北女真)。 四行都指挥司:山西行都司治大同府,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卫,福建行都司治建宁卫、四川行都司治建昌卫。 三留守司:中都留守司治中都凤阳,湖广留守司治郧阳府,兴都留守司治承天府(钟祥) 八、清朝: 中央——省——府(直隶州,厅‘边疆区’)——县(散州,厅);例:迪化(直隶厅,乌鲁木齐),归绥(直隶厅,呼和浩特)、清水厅(县级) 康熙六年设18省: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省;光绪九年新疆设巡抚,建行省;光绪十一年设台湾省;光绪三十三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省。终清之世为23省。 府州厅之上设省的派出机构——道。 布政司——分守道 按察司——分巡道 中央管辖,三权分立 内地18省,有19个布政使。江苏设立有两个布政使,南京江宁府江宁布政使司、两江总督(江北),苏州府江苏布政使(江南), 清代总督,巡抚成定制,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 八总督:直隶、两江、闽浙、陕甘、四川、云贵、两广、湖广。八总督不涵盖十八省,山东、山西、河南只设巡抚,不设总督。 十五巡抚:十八省中甘肃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监管;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巡抚基本上一省一个 第三节 行政区的规划原则 一 随山川形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地理单元) 不利:唐十道,十五道,如河南道,黄河淮河之间,形胜之区,四塞之国,易守难攻; 晋灵公,赵穿,赵盾 未越山为出境 二 犬牙交错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乡(镇)三级政区。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市分为乡、民族乡、镇。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目前,全国共有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
怎見浮生不若夢
|
[楼 主]
|
Posted: 2009-06-16 23: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