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帮助 | 社区 | 首页 | 无图版

纵横道|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所行道也。 -> 『望门投止』 -> 中国酒文化—中国十大名酒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中国酒文化—中国十大名酒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jlcdm



级别: 提辖
精华: 0
发帖: 43
沙场经验: 626 点
纵横通宝: 4774 两
贡献值: 0 点
明堂之令: 0 枚
在线时间:48(小时)
注册时间:2008-12-21
最后登录:2011-05-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中国酒文化—中国十大名酒

一醉解千愁,酒是穿肠毒药,却也是无数骚人墨客,英雄豪杰的最爱……
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国的酒文化,希望对各位亲有所帮助……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康永盛世文化传播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酒的起源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祚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
  (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猿猴造酒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仪狄造酒说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林”,高粱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於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那么,仪狄是不是酿酒的“始祖”呢?此说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帝尧、帝舜部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部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杜康造酒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题志》中,对杜康也有过姣详的描述。白水盟,位于陕北高原南录与开中平原交界处,因流经显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域,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栗邑衙盟”,“唐建白水县於今治”,可见白水鼯历史的悠久。相传这里曾出过“四大贤人”:一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徉,生前善削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听城,一下子拥有仓领、雷徉、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也可谓“人杰地灵”了。
  “杜康,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尚在的小村庄,西距孙城七八公里。村逞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一“杜康泉”。盟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情冽甘墩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汨汨涌出,沿着沟底流消,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大土包,以砖培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象。可惜庙与象均毁于一“十年浩劫”丁。据县志记裁,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措喜演戏,商贩云集,熙熙德接,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盍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已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亨。亭呈六角形,红柱录瓦,五彩飞檐,楣上绘著“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周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南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两》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一九七六年,白水鼯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害的铜杯奖。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座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
  


  尧帝造酒说
  尧作为上古五帝,传说为真龙所化,下界指引民生。他带领民众同甘共苦 , 发展农业 , 妥善处理各类政务 ,受到百姓的拥戴 , 并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
  尧由龙所化,对灵气特为敏感。受滴水潭灵气所吸引,将大家带至此地安居,并借此地灵气发展农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为感谢上苍,并祈福未来,尧会精选出最好的粮食,并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殊手法去除所有杂质,淬取出精华合酿祈福之水,此水清澈纯净、清香幽长,以敬上苍,并分发于百姓,共庆安康。
  百姓为感恩于尧,将祈福之水取名曰“华尧”


评酒知识
  对于饮料酒的品评鉴定,我国人民习惯称之为评酒。
  评酒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要采用理化鉴定和感官鉴定两种方法来对各种饮料酒进行品评;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不同酒的色、香、味、体所形成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饮"。加上酒是要求生命自由地、狂放地、艺术地表现在具体人身上,则对不同层次的艺术修养所带来的艺术感觉更是千姿百态,奥妙无穷。
  当然,只有能够领略这种奥妙的人,才能谈得上评酒。倘若嗅到酒气就退避三舍,只能说老天没赐予他这份福分。《汉书·食货志》称酒为“天之美禄”,禄者, 福也,不能享受这份福的人,自然也就没福了。但是, 纵然是有福之人,不择其香,不辨其昧,不思其品,不探其趣,来者不拒,只顾牛饮,地瓜干子酒也喝,药用酒精兑白水也解馋,喝不出艺术的感觉,喝不出品位, 似乎又是一种悲哀了。
  苏轼《书东阜子传后》中自述:“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这是他对自己酒量的一种评估,又说“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是说他对酒的喜欢程序,既没酒量,又如此热衷,当然是对酒趣一一其中包括品评这种体现酒文化的痴情了。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说: “余性不能酒,士友之饮少者,莫余若。而能知酒者,亦莫余若也。口敢下“知、酒”的断言,评酒自在其中了。
  评酒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不少古代文人学士写下了许多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作和诗篇。明·袁宏道的《筋政》中说:“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 而醇苦为贤。色黑味酸国离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以腊酿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醒烧酒醉人者为小人。” 清·梁绍圭《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对酒品的香、昧、色等方面均有精辟的品评论述。说明评洒在我国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这一古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先后举行了四届全国评酒会议,对提高我国饮料酒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前面提到的评酒的理化鉴定法,是借助于各种科学仪器进行化学分析,准确地分析出不同酒类的组成成份,运用数字结果及互相比较,说明不同成份的数量对酒的品质关系,鉴定出对人体有害的成份的数量是否超出卫生标准。
  感官鉴定就是通过人的感观来对酒品进行鉴定。饮料酒是一种具有色、香、昧的味觉品,仅靠仪器的测定数值是不能全面地评价酒的品质优劣的。比如有的酒品在理化分析的数据方面,组成成份十分接近,而在风味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是因为一种酒品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各种成份数量的多少,还决定于它们之间的协调、平衡、衬托、缓冲、掩盖等关系, 而感官品评则正是综合的复杂反映。


饮酒养生
  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认识。《诗经·豳风》中便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帮助长嘉,下旬的意思是说举胱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了一起。
  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
  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周礼.天官冢宰》裁:“辨五齐之名,一口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 ,四曰缇齐 ,一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口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按酒的情独及味的厚落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的。《吕氏春秋》说:“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绩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凡养生,莫若知本,……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认为不应该饮用那些度数高而质量低的烈性酒,而应该适量饮用一点味谈而质量校好的酒乙堰一观点深为后世注重养生的人所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酒算是好酒呢?情人顾仲在《养心录》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酒戒酸,戒独,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或谓余论酒太严矣。然则当以何者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为真正的好酒。又问何以不言戒谈也?日:谈则非酒,不在戒例。又间何以不言戒甜也?日:昔人有云,清烈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岂可饮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无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种味道都不突出一饮,是酒之难也。……盖苦、甜、成、酸、炼者必不能陈也。如能陈即变而为好酒矣。是故陈之一字,可以作酒之姓矣。
  由于条件所限,古人虽然无法准确地测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种成分,但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却是非常具有秤学性的。根据现代科学测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馏酒和发酵酒比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于蒸馏酒中,而发酵酒中部相对较少。高度的蒸馏酒中除合有较高的乙醇外,还合有杂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氢氧酸、铅、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有害成分。人长期或过量饮用丁这种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质酒,就会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胃病、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则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发酵酒、配制酒、如黄酒、果露酒、药酒、奶等,有害成分极少,却富合糖、有机酸、氨基酸、甘酒、糊精、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开始的时候,古人认为质量皎高,有利于延年益寿的酒主要有黄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后来才发展到白酒及以白酒为原料的各种药酒。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丰富的氯基酸、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发热量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养生健身的“仙酒”、“珍浆”,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绍兴等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国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氦基酸、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是古人喜爱的一种养生酒。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曾经盛赞它“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见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他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新修本草》已将葡萄列为补酒,认为它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称它有“益气调中,耐饥强志”的作用。李时珍也说葡萄酒有“驻颜色、耐寒”的作用。高濂在《运生八笺》中也将它列为“养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为古人所饮用。屈原在《九歇)中说:“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祭把仪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浆等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 ,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饮之嘉干岁”。《四民月今》裁,汉代桂花酒是人们敬神祭祖的佳品,祭里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此酒,长辈们饮此酒后便会长寿。除此而外,桂花酒还是人们宴宾待客的上品。《汉书.礼乐志》说:“尊桂酒,宾八乡。”不少封建帝王还将桂花酒作为礼品赏赐给大臣。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桂花酒也赞不绝口,白居易曾用“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来赞美桂花酒。宋代苏轼更作有《桂酒颂》,可见古人对桂花酒的珍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魏文帝曹丕认为菊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苏轼也认为菊花的花、叶、根、责“皆长生药也”。汉代,人们已用药花酿酒。刘款《西京杂记》裁:“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菊花是经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纲目》等医书说菊花有去风、明目、平肝、清热等功效,对老年人的听见、视觉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睐,是重阳节的必备之物。
  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莲花酒、人参酒、袂苓酒等等滋补酒,也均是养生益寿的好酒。做酒趟员节制饮酒,一向是古人极为重视的养生之道。他们认为饮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为养”,而不能“身为物所役”,饮酒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节制,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鉴于独饮滥饮的害处,古人一直致力于用法律的手段来禁酒,用道德训诚来劝人们自觉节饮和戒酒。《易经》、《诗经》等懦家的经典里部有劝告人戒酒或节饮的箴规。战国时期的名医席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损寿。”唐代以嗜酒知名、自称“醉翁”的白居易,也说“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一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强调节饮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饮酒过多,丧身之源。”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详细阐述了饮酒与养生的关系,他认为,人要长意,首先必须节制饮酒。他说:“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本草纲目》引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况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锹,周公所以著酒谐,为世范戒也。”情人梁同书在《说酒二百四十字》一书中罗列了纵酒的诸多害处,动人们要节制饮酒。
  现代科学已证实丁古人的这些认识和说法是正确的。饮酒过量,不仅会使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失去控制,飘飘然忘乎所以。还会摧残人的肌体,导致营养障碍、精神失常、胃肠不适、肝脏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癌症等多种病变和中毒身亡的严重后果。长期过量饮酒者的患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大。如果一个人长期过量饮酒:他的寿命便会缩短十至十二年。
 
 饮法得当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规矩和讲究。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彬就曾做过如下概括: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具体而言,古人饮酒的经验和方法主要表现在:
  (一)饮时心境要好
  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部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情人徐坷在《情裨类钞》中谈到饮食卫生时说:『于饮食而讲卫生,宣研究食时之方法,凡遇愤怒或夏郁时,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于成病,此人人所当切戒者也。』饮酒更应如此,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古人为使饮酒时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也摸索出了至今看来仍可仿效的办法:
  ·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凉月好风,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旧地故友,久别重逢时饮酒,可达到宾主奸欢的愿望;而在日灸风燥,渡阴恶雨;近暮恩归,心情烦躁,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时,则不宜饮酒。
  ·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
  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颇喜在游览观光中饮酒。因此,他们饮酒的处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闹市之肆,而在山峦之巅、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内.,周穆王畅饮于昆仓瑶池,无为子独酌于莲花峰上,何点致醉于钟山之阿,桓温置酒于龙山之顶,客于舟中,李白“长歌吟松风”,杜牧“与客把酒上翠微”,等等。置身于这秀丽的山光水色之中,呼吸著新鲜空气,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饮兴自然倍增。襄阳的“好风日”、石鱼湖的“大浪”,使得唐代诗人王维和元结浮想联翩,发出了“留醉与山翁”、“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的欢声;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更使宋代文人苏轼赤壁江中畅饮竟夕,写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赋》;李白也用“路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闭不去,争拂酒筵飞”的诗句描述了在湖光山色、白鸥拂筵翻飞的令人陶醉的意境中饮酒的欢乐。其情趣,确实是在高堂明烛下所难以领略到的。
  ·聚饮:明末情初人张潮在为其友黄九个的《酒社刍言》所作的小H中,就提到了友人聚饮的好处:“盖知己会聚,形骸礼法,一切都忘。惟有纵横往复,大可畅钗情怀。”徐坷也认为:“食时宜与家人或相契之友,同案而食,笑语温和,随意谈话,吉者发舒其意旨,听者舒畅其胸襟,心中喜悦,消化力自能增加,最合卫生之旨。试思人当谈论快适暗,饮食增加,有出于不自觉者。当愤怒或愁苦时,有撰当前,孑食自鲍。其中之理,可以深长思焉。”聚食、聚饮对一般人尚且有如此好处。对老年人来说就更为重要了。老人最忌寂寞。我们现代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老人们可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以达到娱乐、养生的目的。古代就不同的,古人除了儿孙绕膝之外,大部喜欢与友人相聚饮酒以为乐。其实他们聚饮的目的也并不在于吃喝,而主要在于活动筋骨、舒畅身心。
  据史籍记裁,西汉宣帝时(公元前七十三)前四十九年一,太傅疏广、少傅疏受告老离职后,便不措金银,经常“卖金买酒与故旧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极喜以酒会友,在他七十岁那年,他还邀约了胡杲、吉畋、郑株、刘真、处真(原待御史)、张浑、锹兼暮、卢喜(原河南尹)八位老人,宴集于洛阳,聚会欢饮,一时成为美谈。后人参称其为“九老会”,并给“九老固”;北宋的补相李,退休后也仰学白居易,组织了新的“九老会”。太尉文彦博留守洛阳时,也召集洛阳城中年高望采者十三人为“耆英会”;南未的史浩,八十大意时,也曾“置酒高会”,与他八十四岁的姐姐和六、七十岁的弟弟们欢聚一堂,极了一时之盛。这种老龄聚饮之风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三月三日,十二位老人:钱陆灿、孙栩、盛符升、徐乾学、徐秉义、尤个、何桀、黄与坚、王日澡、许赞缯、周金德、秦松龄又聚饮于遂园。十二人的年龄总共是八百四十二岁。为纪此盛事,著名的宫廷画家禹之鼎还特意绘制了一幅《逐园耆年楔饮图》。
  (二)温酒而喝
  古人饮酒多温热了喝。商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元人贾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但喝冷酒也不好,认为“饮冷酒成手战(即颤抖)。”明人陆容在《菽固杂记》中记裁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数年后,秋间病痢,致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饮醇酒。医云:‘丹溪知热酒之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热酒固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郎滞其气。而为亭饮,盖不冷不热,适其中和 ,斯无患害。”
  此二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合有甲醇、杂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人量再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是六十四点七摄氏度,比乙醇的沸点七十八点三摄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人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二十一摄氏度,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闰少丁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三)“饮必小咽”
  我们现代的许多人饮酒常讲究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怏,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吕氏春秋》说:“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明龙遵钗在《饮食绅言)中说:“喝酒不宜太多大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肾、肺五脏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车子的车盖,特别不能损伤。”情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也说:“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允不可伤。且粗速无品。”徐坷也认为:“急盥非所宜”,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调鼎集》中更明确地说:酒“忌速饮流饮”。
  (四)勿混饮
  元人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己o,丛然杂讲,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也。一酒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乙醇外,还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清升录》曾行诚人们:”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井举一例说:”宛叶书生胡适,冬至日延客,以诸家群遗之酒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适疑而问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浆。’”
  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药酒中一般合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不适。
  (五)空腹勿饮
  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当然,饮食后也不宜饮酒。
  (六)勿强饮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张潮在黄九个《酒社刍吉》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故恩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情人阮葵生在所撰《荼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饮宴苦劝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变意谷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懦雅,概有斯致。夫惟府井仆役,以通为恭敬,以谵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言语中虽然合有轻侮劳动群泉之意,但他说的不要劝人醉☆印是极为可取的。
  (七)酒后少饮茶
  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未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今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孪”现代科学已证实了他们所说的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据古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熬汤解酒。


酒文学举证
  

《中华酒》是黑土地作家贾世韬先生的长篇古风,此诗中对中华酒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全篇以江洋辙为韵,诗句语感强、气韵宏大。从开始杜康酿酒开始,写酒的历史、酒的作用、造酒方法,并且对酒与文化、政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本篇《中华酒》通过大量酒的典故组成了一幅幅酒的画卷,诗中有画,诗中有故事。
  

  ◎中华酒 
  作者:贾世韬
  九曲黄河万里江,中华美酒源流长。高歌祝酒酒神舞,炎黄子孙皆杜康。
  酒史悠悠七千载,龙山古器遗酒香。传说华夏有酒祖,仪狄杜康酿酒良。
  仪狄造酒献大禹,大禹饮罢心神伤:后世恐有乱政者,必因美酒家国亡。
  禹王禁酒生前事,死后子孙造酒忙。杜康苦酿数十载,终得美酒流清芳。
  桀筑酒池民财殚,三千酒鬼牛饮狂。毁禹家业非汤帝,原是嫡亲夏桀王!
  自从杜康出世后,神州万古酒旗扬。历代酒政设酒官,酒司酒丞酒务郎。
  郡府州县重酒业,酒楼酒垆连酒坊。谷麦稻糯酿酒好,醇醴不得少高粱。
  南方北国多名酒,御制民制俱优良。剑南箬下土窑春,雪醅秦淮眉寿堂;
  凤泉皇都石冻春,茅台竹叶及五粮。饮器樽壶觥杯盏,更有爵盅觚海觞。
  会饮美酒竞魁首,酒龙酒圣伴酒狂。酒胡传筹行酒令,觥筹交错话沧桑。
  酒翁夸酒邀酒仙,刘伶月月醉他乡;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醉草龙蛇翔。
  亘古酒话知多少,龙虎鸡凤酒戏长。鸿门宴上饮甚酒?项庄舞剑对刘邦;
  青梅煮酒英雄泪,曹刘鏖战逐鹿羊;贵妃醉后唐皇醉,长恨一曲梦霓裳;
  太祖杯酒释兵权;奈何智取生辰纲!武松一饮十八碗,醉后打虎上景阳。
  酒箴酒训酒德颂,琼桨玉液涨三江。一部酒经诵千古,百卷酒谱续华章。
  酒是长歌歌是路,心为酒杯杯为床。春风吹得酒力旺,醉翁何必欠酒荒!
  重阳天高秋气爽,何不携手登高冈?高山流水不须酒,黄花红叶琴一张。
  酒余天地听雁唱,九州处处好风光。大道一滴透明酒,常理何须酒中尝?
  莫言人生一杯酒!莫道世界是酒缸!睡时醉里乾坤大,醒来壶中日月长。
  酒魔酒鬼四肢软,酒党酒妖铁心肠。社稷兴衰一壶酒,人间善恶一斗装;
  生离死别千杯少,亲仇爱恨万盏量。喜怒怜忧悲哀乐,酸甜苦辣涩腥香。
  酒味谁曾品尝透?酒谜谁可能解详?白酒啤酒葡萄酒,君子权作养生浆。
  瑞雪红梅今又是,海晏河清百业昌!
 

 ◎饮酒诗的分类
  一、宴会酒
  宴会是比较轻松的时刻,往往是喜庆的日子或者是朋友团聚集会的场合,此时此刻,人头颤动,觥筹交错,呼五喝六,热闹非凡,酒是宴会必不可少的兴奋剂。且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张继的《春夜皇甫冉宅欢宴》:“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时。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其八:“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千锺合尧舜,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壁。”
  二、饯行酒
  临别饯行,友人们既共叙美好回忆,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绵绵的离愁,真诚的祝福,都留在饯行的酒席上。把所有的离情别绪全都倾注在浓浓的美酒中吧,朋友啊朋友,让我们举杯畅饮,祝愿你一路保重;让我们一醉方休,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重逢矣。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三、传统节日酒
  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往往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传统佳节,诗人自然饮酒舒怀。如白居易的《喜入新年自咏》:“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入新正第七旬。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销磨岁月成高位,此类时流是幸人。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孟浩然的《积登万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韩愈的《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曾》:“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四、独酌、闲饮、咏怀酒
  诗人们有时空闲,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或激进慷慨,催人自新,促人奋进;或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想念佳人、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 如王绩的《过酒家》:“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李世民的《赋尚书》:“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及《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独酌成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罗隐的《自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韦庄的《谴兴》:“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五、边塞、军中酒
  边塞酒诗较少,仅有王翰《凉州词》最为优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悲壮雄浑,抒发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其他如李欣的《塞下曲》:“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鲍防的《杂感》似乎与边塞有关:“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畅当的《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沉冥。”
  六、祭祀神灵、村社酒
  这是饮酒中场面最为壮观、气氛最为活跃的时刻,往往是上下三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妇孺全到。我国传统节日以祭祀神灵、集社欢庆丰收最为热闹。此时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锣鼓喧天,欢歌狂舞,痛饮豪赌,游戏玩耍,热闹场面,应有尽有。如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李嘉佑的《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枪枪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刘禹锡的《阳山庙观赛神》:“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踏竹歌还。”
  七、展现社会不合理的酒诗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阴暗面,封建的唐帝国也不例外。诗人们以他们敏锐的视觉,发现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疾苦,也感受到达官贵人们的奢侈和糜烂,这些酒诗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如杜甫的《自京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郑遨的《伤农》:“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释贯休的《富贵曲》:“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炙背欲裂。”


中国十大名酒:
一、茅台酒

茅台酒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当地优质高粱、小麦,加以科学工艺精心酿制而成。它以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完美风格而冠盖群芳。被誉为国酒、外交酒,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茅台酒源远流长。公元前135年,茅台镇就酿出了使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而盛名于世。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
  1949年的开国大典,周恩来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在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2003年茅台酒产量突破一万吨,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年产万吨的心愿。茅台公司已开发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台,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台等,推出了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中高价位的酱香型酒。最新推出了神舟酒、及为中国军队特制的名将酒,形成了多品种、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尚无明确考证,据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
  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名称据考查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烧房”而获得。其实茅台酒在清代已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咸丰年间由于战乱生产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恒兴烧房”。成义烧房的前身是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开设,创始人华联辉。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曾闻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 1750 公斤,名叫 “ 回沙茅酒 ” ,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年产扩大到 8500 一 9000 公斤。 1936 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继通车给茅台酒的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1944 华联辉之孙华问渠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 18 个,年产量高达 21000 公斤,其酒俗称 “ 华茅 ” 。
  “荣太和烧房”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后更名为荣和烧房;其本为几家合伙经营,几经周折1949年荣和烧房的经营权落到王秉乾之手。当时有窖坑四个;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产量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称“王茅”。
  “恒兴烧房”前身为“衡昌烧房”是由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开办,周后因从事鸦片生意破产,酒房流动资金被挪用还债,生产停滞,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资本家赖永初合伙组成“大兴实业公司”赖出资八万银元,周以酒房作价入股,扩大规模生产。后赖使用各种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烧房”卖给自已。并于1941年更名为“恒兴烧房”,到1947年年产酒量达32500公斤。赖利用其在外地的商号扩大了酒的销路,其酒俗称“赖茅”。抗日战争胜利后;赖永初已挤身政界,当上了贵阳市参议员,曾任贵州省银行、重庆大川银行经理等职务。  古茅台一带所产的酒在西汉时期就作为贡品供皇帝饮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规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航道,茅台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间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造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地河”,当时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 
  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义'、“荣和”(华茅和王茅)两家的酒作为名优特产送展,当时农商部未加区分,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展会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优点征服了各国的评酒专家,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蜚声中外。获奖后王茅和华茅为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县商无法裁决,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两家均有权使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华、王两家为庆祝这次大奖各自封坛入窖存酒,在1996年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召开八十周年之际国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陈酿茅台酒,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堪称国酒之尊。
  1946年赖永初在上海设立“永兴公司”先后销售赖茅10000公斤,并利用在重庆、汉口、广州、和长沙的商号推销赖茅。“成义”的华茅也在上海、长沙、广州、和重庆通过文通书局在当地经营,“荣和”的王茅在重庆和贵阳都以“稻香村”号为销售点,这样茅台酒的知名度进一步得以提高;茅台酒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在香港试销,很快被抢购一空。
  由于茅台酒销路好利润高,清末以来许多资本家都企图仿制,如遵义的集义酒厂,贵阳的荣昌酒厂等先后到茅台聘酒师,抗战胜利后仿制者就更多了,如贵阳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都未成功相继倒闭。茅台所特有的地形地势,土壤、水质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台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饱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是其它任何地方无法仿制的。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法把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合而为一,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从此茅台酒厂不断发展壮大,虽几经波折仍艰难前进,1977年,总产量达763吨,销售387.8吨,达历史最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得到了国家领导的特别青睐,曾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为国酒,茅台酒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 
  茅台镇,这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传奇古镇酿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神奇传说,茅台酒就是那名扬中外、香飘九州的酒林至尊,曾迷倒多少政客文人,在这个有着深厚酒文化积淀的东方文明古国里茅台镇以其特别的历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历代名人,甚至成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圣地。当代诸多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宗教领袖,如王震、田纪云、杨波、朱学范、许德珩、陈再道、启功、伍修权、刘海粟等或参访茅台古镇、或为茅台酒题辞,其幽幽墨香为茅酒增辉。茅台酒以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和国色天香的品质令众人倾倒,特别是近年茅台集团推出的陈年窖酒堪称酒中极品,填补了中国极品酒的空白。对于爱酒和热衷于酒文化者来说,为能斟上一杯五十年、八十年茅台陈酿而无比荣耀,并津津乐道。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在国家最高层领导者的关怀和青睐下逐渐显现出其王者本色,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扮演了亲善大使的角色;其中传奇佚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国酒之父周恩来更是倾力推荐,使国酒茅台飘香世界而誉满全球,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和传播友谊的纽带。成为东方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是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之一。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同样挑起了把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茅台酒在华夏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个神圣而又坚毅的丰碑。茅台酒在国人心中的认知度和忠诚度牢不可破,并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的盛誉。茅台集团为感谢和回报国人的厚爱,励精图治、永攀巅峰逐渐把茅台酒厂建设成酒类行业中的佼佼者,现拥有总资产26.45亿元,是国 家特大型企业、国家一级企业、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荣获“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一金马奖”的企业。在继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取金奖之后,又多次独揽国内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之冠、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万般荣耀集于一身;王者风范显露无遗。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茅台酒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相继开发出43度、38度、33度茅台酒乡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引导了酒厂向公司体制转变,1997年1月成立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集团公司实现股份化,成立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白酒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茅台集团1999年销售总额12.06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6.38亿元,利润3.01亿元,并继续朝着建设规模效益型和多元化生产的现代企业道路阔步前进。

二、五粮液

天下三千年,五粮成玉液。五粮液酒是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灵气,采用传统工艺,精选优质高梁、糯米、大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酿制而成。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独特风格,是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精品.五粮液酒历次蝉联“国家名酒”金奖,九一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继1915年获巴拿马奖八十年之后,1995年又获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酒类唯一金奖。至此,五粮液酒共获国际金奖三十二枚。
  五粮液酒”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她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其五谷杂粮的特殊工艺,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五种粮食的精华,规避了其他白酒用单一红粮或两三种粮食为原料,酿酒风味单一、口感欠佳的缺陷,形成了“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酒体风格,成为真正在环保的大自然中发酵的食品;其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600多年的明代古窖、五种粮食配方、酿造工艺、中庸品质、“十里酒城”等六大优势,成为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珍品。
  自1915年代表中国产品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五粮液酒又相继在世界各地的博览会上共获39次金奖,1995年在“第十三届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又再获金奖,铸造了五粮液“八十年金牌不倒”的辉煌业绩,并被第五十届世界统计大会评为“中国酒业大王”。2002年6月,在巴拿马“第20届国际商展”上,再次荣获白酒类唯一金奖,续写了五粮液百年荣誉。同时,五粮液酒还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四度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其商标“五粮液”1991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驰名商标”;2003年再度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我国酒类行业唯一两度获得国家级质量管理奖的企业;数年来“五粮液”品牌连续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2006年其品牌价值达358.26亿元,连续12年稳居食品饮料行业榜首,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四位,具有领导市场的影响力。2006年度,五粮液系列酒的出口量占全国白酒总出口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三、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西凤酒属其它香型(凤型)。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西凤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凤翔古称雍州,地处古周原,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定居地区之一。这里又是上古农业大师后稷教民稼墙的地方,历来颇具兴农酿酒之地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唐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行至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村村附近,发现柳林镇窖藏陈酒香气将五里地外亭子头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兴吟诗赞叹曰:“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此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为朝廷贡品。
  到了近代,柳林酒改为西凤酒。在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条件下,西凤酒产量很有限,寻常百姓只得慕名兴叹。特别在三座大山的深重压迫下。西凤酒已经濒临绝境。解放后,陕西省西凤酒厂的建成,使西凤酒获得新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河现代科学技术在酿造工艺中的广泛使用,西凤酒产量突飞猛进,质量精益求精,品种不断增加,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获得世界最高级别的金奖,已经成为人们待客赠友的上乘佳品。如今西凤酒---这一古老的名酒之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加大放异彩。
 关于西凤酒的历史,相传始于周秦,盛于唐宋,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凤翔府志》记载,在秦穆公时代,雍县(今凤翔县)已有美酒佳酿。当地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的酒器觚、延爵,战国时期的酒器铜壶等。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西凤酒就享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之美誉,时人赞叹:“富哉关中,酒哉西风”。  
  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在南洋赛酒会上,西凤酒荣获二等奖。1956年,国家投资在柳林镇建起了“陕西省西凤酒厂”,从此,西凤酒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日趋增长,品质风格更加醇馥突出。在1952年、1963年和1984年的第一、二、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西凤酒又获得金杯奖。  
  西凤酒具有“凤型”酒的独特风格。它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酸、甜、苦、辣、香,诸味谐调,又不出头。它把清香型和浓香型二者之优点融为一体,香与味、头与尾和调一致,属于复合香型的大曲白酒。西凤酒的特点是:酒液无色,清澈透明,清芳甘润、细致,入口甜润、醇厚、丰满,有水果香,尾净味长,为喜饮烈性酒者所钟爱。

四、双沟大曲

产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1984年的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浓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双沟大曲系列名酒,素以色清透明、酒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尾净余长等特点而著称。
  她采用优质红高梁为原料,并以优质小麦、元麦、元豆特制成的高温火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工艺,经老窖适温缓慢发酵,分甑蒸馏;分段摘酒,分等入库、分级贮存,并精心勾兑而成。具有风味纯正、甘冽爽口、回味悠长等特点。主产品双沟大曲在1984、1989年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均初评为国家名酒,荣获金质奖。在全国同行业中首批通过国家方圆标志认证(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产品质量认证,1994年,C07031400894)和质量体系认证(1994年,C07-140300395)。双沟大曲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双沟大曲系列产品1996年国内市场占有率(%): 65.00,省内市场占有率(%): 20.00;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第十

五、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泗阳县的洋河酒厂所产,曾被列为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甜、绵、软、净、香”是洋河大曲的特色。现洋河大曲的主要品种有洋河大曲(55度)、低度洋河大曲(38度)、洋河敦煌大曲和洋河敦煌普曲四个品种 。
  洋河牌洋河大曲是江苏省泗阳县江苏洋河酒厂的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79年、1984年、1989年在全国第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90年获香港中华文化名酒博览会特奖和金奖,1992年获美国纽约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洋河镇地处白洋河和黄河之间,水陆交通畅达,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的集镇,酒坊堪多,故明人有“白洋河中多沽客”的诗句。清代初期,原有山西白姓商人在洋河镇建糟坊,从山西请来酒师酿酒,其酒香甜醇厚,声名更盛,获得“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赞誉。清代同治十二年编纂《徐州府志》载有“洋河大曲酒味美”。又据《中国实业志·江苏省》说:“江北之白酒,向以产于泗阳之洋河镇者著名,国人所谓‘洋河大曲’者,即此种白酒也。考详河大曲行销于大江南北者,已垂二百余年之历史,厥后渐次推展,凡在泗阳城内所产之白酒,亦以洋河大曲名之,今则‘洋河’二字,已成为白酒之代名词矣。”1915年三义酒坊所酿之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牌奖,1929年裕昌源酒坊的大曲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1932年有八家酒坊,年产白酒经6040担,以洋河镇聚源涌、逢泰、南王人和及共他乡镇的树泉、润泉酒坊著称。1934年江苏全省物品参展。可见流传数百年的“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这副对联,对洋河大曲是最精彩的赞誉。1949年在旧糟坊基础上建成现酒厂,继承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此酒。
  此酒清澈透明,芳香浓郁,入口柔绵,鲜爽甘甜,酒质醇厚,余香悠长。其突出特点是:“甜、绵软、净、香。”其酒有38度、48度和55度三种。
  洋河大曲以粘高梁为原料,用当地有名的“美人泉”水酿造,用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老窖长期发酵酿成。洋河酒厂进行科学酿造,合理降低酒度,连续酿成28、18度低度白酒,形成系列化。该厂28度洋河大曲于1988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书法家启功诗曰:早闻佳酿出洋河,一饮琼浆发浩歌;添得少陵诗料富,仙人第九席中多。

六、古井贡酒

该酒产于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特点。
  古井牌古井贡酒是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厂的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7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1988年在法国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92年获美国首届酒类饮料国际博览会金奖及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亳州曾称亳县,古称谯陵、谯城,是曹操、华佗的故乡,汉代酿有酒品闻名著称。据《魏武集》载: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献过“九酝酒法”,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今仅上献。”“贡酒”因而得名。据《亳州志》载:现在酿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以其酿酒尤佳,故名“古井贡酒”。宋代时亳州酿酒业很发达,熙宁年间的酒课达“十万贯以上”。明代初期,怀姓商人在减店集建“公兴糟坊”以酿“减酒”闻名于世。清代,亳州酿有众多酒品,《亳州志》载:“酒品,高梁酒俗曰大曲酒,其高者曰干酒;明流酒又名希熬,相传陈希夷先生始造故名;小药酒,用药曲蒸成,惟夏月饮之可以祛暑;福珍酒,其色红,其味甜;老酒,其香味仿佛绍兴酒;三白酒,色白味甜,糯米酿成;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皆高梁酒之染色者”,可见亳州酿酒业发达。1925年,城内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著称。1948年剩有18家糟坊。1952年“公兴糟坊”停业,1958年改为公社小酒厂,酿制代用品酒。第二年改建为古井酒厂,1960年投产此酒。
  古井贡酒以本地优质高梁作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沿用陈年老发酵池,继承了混蒸、连续发酵工艺,并运用现代酿酒方法,加以改进,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酿出了风格独特的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酒液清澈如水晶,香纯如幽兰,酒味醇和,浓郁甘润,粘稠挂杯,余香悠长,经久不绝。酒度分为38度、55度、60度三种。
  书法家启功题词:“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有诗为证:“琼浆始汉家,献帝龙颜夸。煮酒论英雄,曹刘说天下。”

七、剑南春

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剑南春牌剑南春酒是四川省绵竹县剑南春酒厂的产品。196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名酒,1985年、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金爵奖。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88年获香港第六届国际食品展览会金花奖,1992年获德国莱比锡秋季博览会金奖。
  绵笔直古属绵州,归剑南道辖,酿酒历史悠久。据李肇《唐国史补》载,唐代开元至长庆年间,酿有“剑南之烧春”名酒。诗人李白曾于剑南“解貂赎酒”的典故,留下“士解金貂,价重洛阳”佳话。其酒又称“烧香春”。宋代酿有“蜜酒”,据《绵州志》载:“杨世昌,绵竹武都山道士,字子东,善作蜜酒,绝醇酽。东坡及得其方,作‘蜜酒歌’以遗之。”清代康熙年间,陕西三元县人朱煜见绵竹水好,开办朱天益酢坊,酿制大曲酒,后相继有杨、白、赵三家大曲作坊开业。从此大曲酒成为绵竹名产。据《绵竹县志》云:“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洁白,状若清露。”清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在《函海》中说:“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消暑,冬御寒,能止吐泻、除湿及山岚瘴气。”他还赋诗称:“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光绪年间曾列为贡酒。名泉出佳酒,《绵竹县志》云:“惟西南城外一线泉脉可酿此酒”,并指出“用城西外区井水蒸烤成酒,香而洌,若别处则否”,这泉水是著名的“诸葛井”。是三国末年,魏兵入蜀‘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守城拒敌、掘井汲水之用,后遂将井名为“诸葛井”。清代末年,绵笔直大曲酒坊有17家。1919年间“有大曲房25家,岁可出酒十数万,获钱五六万缗,销路极广”。后发展为30余家,有酒窖116个,最高年产达350多吨。1922年绵竹大曲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28年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章及奖状,声名鼎盛,行销各地,时人赞有“十里闻香绵竹酒,天下何人不识君?”的雅誉。1941年,酒坊有200多家,产酒200万公斤。享有盛誉的大曲烧房有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恒丰泰、天成祥、朱天益、杨恒顺等38家,拥有酒窖200个。小曲烧房有100余家,其中以第一春、曲江春、永生春、德永春等作坊著称。1951年在朱天益等烧房基础上建成绵竹酒厂,继续生产大曲酒。1958年投产高档白酒,由蜀中诗人庞石帚起名“剑南春”。1985年更为现厂名。此酒以高梁、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小麦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其工艺有:红糟盖顶,回沙发酵,去头斩尾,清蒸熟糠,低温发酵,双轮底发酵等,配料合理,操作精细而酿成。
  剑南春酒质无色,清澈透明,芳香浓郁,酒味醇厚,醇和回甜,酒体丰满,香味协调,恰到好处,清洌净爽,余香悠长。酒度分28度、38度、52度、60度,属浓香型大曲酒。著名书法家启功赋诗赞:美酒中山逐旧尘,何如今酿剑南春。海棠十万红生颊,却是西川醉前人。作家刘心武赋诗:人间有酒香满杯,难得剑南春滋味。艰幸独留自己尝,幸福赠予天下醉。


八、泸州老窖特曲酒

泸州老窖特曲于1952年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窖池于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誉为"国宝窖池"。泸州老窖国宝酒是经国宝窖池精心酿制而成,是当今最好的浓香型白酒。
  泸州牌、麦穗牌泸州老窖特曲又称泸州老窖大曲酒,是四川省沪州老窖酒厂的产品。1985年、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金爵奖、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五届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87年在泰国曼谷第二届国际饮料食品展览会上获金鹰金杯奖。1988年获香港第六届国际食品展金鼎奖,1990年获法国巴黎第41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匈牙利布达佩斯和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名酒展览会特别金奖及金奖。
  泸州古称江阳,酿酒历史久远,自古便有“江阳古道多佳酿”的美称。泸州地区出土陶制饮酒角杯,系秦汉时期器物,可见秦汉已有酿酒。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出兵江阳忠山时,使人采百草制曲,以城南营沟头龙泉水酿酒,其制曲酿酒之技流传至今。宋代酒业较为兴盛,熙宁年间酒课为“一万贯以下”,据《宋史》载泸州等地酿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大酒系烧酒。诗人墨客留有赞酒诗文,黄庭坚曰:“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唐庚曰:“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杨慎曰:“江阳酒熟花似锦,别后何人共醉狂”,又曰:“泸州龙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怀,横舟自成趣”、张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元代泰定元年(1324)已酿大曲酒。明代万历十三年(1586)泸州大曲酒工艺初步成型。《泸县志》载:“酒,以高梁酿制者,曰白烧。以高梁、小麦合酿者,曰大曲。”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前后,“舒聚源糟坊”开业。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个酒窖,其大曲酒脍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号为“温永盛糟房”,有大曲酒窖10个,其中6个建于1650年左右,4个建于1750年左右。清末白烧酒糟户达600余家,“民国以来减至三百余家矣。大曲糟户十余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温永盛、天成生为有名。
  “1949年泸州有酒坊36家。1951年至1952年间,组成春和荣、温永盛、定记、曲联四个联营酒社,联合12家作坊继续生产。
  1952年以金川酒厂为主吸收未参加联营的17户酒坊成立四川省专卖公司国营第一曲酒厂。1955年将四个联营酒社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酒厂,其第一曲酒厂改为地方国营酒厂。1960年两厂合并为泸州曲酒厂,1990年易为现厂名。1952年按泸州老窖大曲产品内在风格上的细微差异进行分级,分为特曲、头曲、二曲、三曲,其品级最高的为特曲酒,也是出口的泸州老窖大曲酒。
  泸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优质糯高梁,用小麦制曲,大曲有特殊的质量标准,酿造用水为龙泉井水和沱江水,酿造工艺是传统的混蒸连续发酵法。蒸馏得酒后,再用“麻坛”贮存一、二年,最后通过细致的评尝和勾兑,达到固定的标准,方能出厂,保证了老窖特曲的品质和独特风格。
  此酒无色透明,窖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具有浓香、醇和、味甜、回味长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52度、60度三种。华罗庚题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今无忧,特曲是尝;产自泸州,甘洌芬芳。”

九、汾酒

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连续五届被评为国家名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纯正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其酒典型风格是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适量饮用能驱风寒、消积滞、促进血液循环。酒度38度、48度、53度。注册商标:杏花村、古井亭、长城、汾字牌。
  古井亭牌、长城牌、汾牌、老白汾牌汾酒均是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汾酒厂的产品。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荣获八大名酒之一,蝉联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国家名酒称号,并荣获金质奖章,1992年获法国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
  汾阳古称汾州,南北朝时产有“汾清”酒。据《北齐书》载:北齐武成帝高湛在晋阳给其侄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手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汾阳携客品酒,醉校过古碑。唐宋以来的文献和诗词中也多有“汾州之甘露堂”酒、“干榨酒”、“干和酒”等记载。清代以汾酒闻名于世,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列举五十余种国内名酒,将“山西汾酒”排在首位。《汾阳县志》载:“汾酿以出自尽善杏花村者最佳。”故后人借唐代杜牧《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作为赞颂汾酒,以杏花村著称于世。该村用于酿酒的古井至今犹存,井旁墙壁上刻有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傅山题写的字匾“得造花香”,并有“申明亭酒泉记”石碑一座,刻有赞美井水“其味如醴,河东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禄俗梨春不足方其清洌。”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开设宝泉益酒坊。1912年后又设崇盛永和德厚成酒坊,三家常年生产汾酒。1915年宝泉益易名为义泉涌,将崇盛永和德厚成相继并入。1919年太原成立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将义泉涌并入。其产品于1915年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同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等大奖章,1928年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二等奖。自此扬名国外,成为国际上著名酒品之一。1947年晋裕公司破产。翌年又投入小型生产。1951年在原杏花村酒坊基础上建成“杏花村汾酒厂”,以后逐年扩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白酒厂之一。
  汾酒以晋中平原所产的“一把抓”高梁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青茬曲”为糖化发酵剂,取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这口有优美传说的古井之水,与汾酒的品质有很大关系。汾酒发酵仍沿用传统的古老“地缸”发酵法。酿造工艺为独特的“清蒸二次清”。操作特点则采用二次发酵法,即先将蒸透的原料加曲埋入土中的缸内发酵,然后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再加曲发酵,将两次蒸馏的酒配合后方为成品。
  汾酒,酒液无色透明,清香雅郁,入口醇厚绵柔而甘洌,余味清爽,回味悠长,酒度高(65度、53度)而无强烈刺激之感。其汾特佳酒(低度汾酒)酒度为38度。汾酒纯净、雅郁之清香为我国清香型白酒之典型代表,故人们又将这一香型俗称“汾香型”。专家称誉“其色、香、味”被实为酒中“三绝”,历来为消费者所称道。除销往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地区外,远销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波兰、美国等五大洲四十余个国家。
  1960年谢觉哉题诗曰: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乃是雨纷纷。

十、董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酿酒作坊酿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它香型。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
  董牌董酒是贵州省遵义董酒厂的产品。1963年被命名为贵州省名酒,1986年获贵州省名酒金樽奖,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8年获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金奖,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91年在日本东京第三届国际酒、饮料酒博览会上获金牌奖;1992年在美国洛杉矶国际酒类展评交流会上获华盛顿金杯奖。
  遵义酿酒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魏晋时期,以酿有“咂酒”闻名。《遵义府志》载:“苗人以芦管吸酒饮之,谓竿儿酒”。《峒溪纤志》载:“咂酒一名钓藤酒,以米、杂草子为之以火酿成,不刍不酢,以藤吸取。”到元末明初时出现“烧酒”。民间有酿制饮用时令酒的风俗,《贵州通志》载:“遵义府,五月五日饮雄黄酒、菖蒲酒。九月九日煮蜀穄为咂酒,谓重阳酒,对年饮之,味绝香”。清代末期,董公寺的酿酒业已有相当规模,仅董公寺至高坪20里的地带,就有酒坊10余家,尤以程氏作坊所酿小曲酒最为出色。1927年程氏后人程明坤汇聚前人酿技,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酿酒方法,使酒别有一番风味,颇受人们喜爱,被称为“程家窖酒”、“董公寺窖酒”,1942年称为“董酒”。其董公寺据《遵义府志》载:“在治北十五里。陈志:按旧名龙山寺,后名西乐寺。康熙元年兵备董显忠重葺,有邑举人王以冲记。乾隆六年,有燕僧来,重修,易名董公寺。”董酒工艺秘不外传,仅有两个可容三至四万斤酒醅的窖池和一个烤酒灶,是小规模生产。其酒销往川、黔、滇、桂等省,颇有名气。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两次路过遵义,许多指战员曾领略过董公寺窖酒的神韵,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解放前夕,因种种原故程氏小作坊关闭,董酒在市场上也绝迹了。1956年在遵义酒精厂恢复生产,在原程氏作坊建成一个车间,翌年投产。1979年,其董酒车间析置为现酒厂。
  该酒选用优质高梁为原料,引水口寺甘洌泉水,以大米加入95味中草药制成的小曲和小麦加入40味中草药制成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石灰、白泥和洋桃藤泡汁拌合而成的窖泥筑成偏碱性地窖为发酵池,采用两小两大,双醅串蒸工艺,即是小曲由小窖制成的酒醅和大曲由大窖制成的香醅,两醅一次串蒸而成原酒,经分级陈贮一年以上,精心勾兑等工序酿成。
  董酒无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回甜,还有淡雅舒适的药香和爽口的微酸,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由于酒质芳香奇特,被人们誉为其它香型白酒中独树一枝的“药香型”或“董香型”典型代表。酒度58度,低度酒38度名飞天牌董醇

[楼 主] | Posted: 2009-03-08 03:00 顶端
剑舞飞扬



级别: 布衣
精华: 0
发帖: 49
沙场经验: 253 点
纵横通宝: 3749 两
贡献值: 0 点
明堂之令: 0 枚
在线时间:33(小时)
注册时间:2009-03-09
最后登录:2011-09-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诗酒流芳

饮 酒 想 起 诗, 赋 诗 想 起 酒。 酒 与 诗 好 象 是 孪 生 兄 弟, 结 下 了 不 解 之 缘。 《诗 经》 是 我 国 最 早 的 一 部 诗 歌 总 集, 我 们 从 中 闻 到 浓 冽 的 酒 香。

饮 酒 是 乐 事, 但 由 于 受 到 生 产 力 的 制 约, 酿 造 一 点 酒 并 不 容 易。 所 以 有 了 一 点 酒, 往 往 想 到 我 们 的 祖 先, 用 作 祭 祖 之 用, 与 神 灵 共 享。


清 酒 既 载, (马辛) 牡 既 备。
以 享 以 祀, 以 介 景 福。
            —— 《大 雅 · 旱 麓》

一 边 饮 酒, 一 边 做 游 戏, 这 是 宫 廷 宴 会 最 为 常 见 的。 他 们 投 壶 发 矢, 以 决 胜 负。 《行 苇》 中 对 此 类 多 有 描 写: “敦 弓 既 坚, 四 (金候) 既 钧。 舍 矢 既 均, 序 宾 以 贤。” 胜 负 既 定, 欢 呼 声 起, 于 是 以 大 斗 酌 酒, 互 相 碰 杯, 祈 祷 福 禄。 即 使 祭 祀, 也 只 是 徒 具 仪 式, 实 际 上 是 让 美 酒 灌 满 自 己 的 皮 囊。

酒 是 美 妙 的 东 西, 有 了 它, 不 仅 要 与 神 灵 “共 享”, 而 且 用 以 招 待 客 人。 中 华 民 族 是 个 好 客 的 民 族。 有 亲 朋 来 访, 都 要 以 美 酒 待 客, 一 者 是 主 人 体 面, 二 者 也 增 加 欢 趣。


我 有 旨 酒, 嘉 宾 式 燕 以 敖 ……
我 有 旨 酒, 以 燕 乐 嘉 宾 之 心。
            —— 《小 雅 · 鹿 鸣》

到 了 汉 末, 天 下 动 乱, 连 年 争 战, “铠 甲 生 虮 虱, 万 姓 以 死 亡。 白 骨 展 于 野, 千 里 无 鸡 鸣。” 人 们 的 生 命, 朝 不 保 夕, 故 感 慨 良 多。 把 酒 临 江, 横 槊 赋 诗 的 曹 孟 德, 是 个 具 有 雄 才 大 略 的 人, 他 希 望 平 定 各 地 的 割 据 势 力, 统 一 河 山, 使 天 下 出 现 大 治, 就 可 无 优 无 虑 痛 饮 两 杯。 “对 酒 歌, 太 平 时, 吏 不 呼 门。 王 者 贤 且 明, 宰 相 股 肱 皆 忠 良。” (《对 酒》) 人 们 讲 究 文 明, 讲 究 礼 节。 互 敬 互 让, 尊 老 爱 幼, 路 不 拾 遗, 无 所 争 讼。 国 家 的 法 度, 公 正 无 私, 判 刑 合 理, 官 吏 爱 民 如 子。 老 天 爷 体 察 善 良 的 百 姓, 风 调 雨 顺, 仓 廪 满 盈。 他 一 边 饮 酒 一 边 驰 骋 想 象, 为 我 们 勾 勒 出 一 个 人 间 乐 园, 可 说 是 开 了 “桃 花 源” 理 想 世 界 的 先 河。 然 而 理 想 终 归 是 理 想, 醉 意 过 后, 回 眸 人 间, 一 片 混 乱。 以 有 限 的 生 命, 去 追 求 遥 遥 无 期 的 目 标, 其 难 无 异 登 天。 于 是 深 颓 力 不 从 心, 悲 从 中 来,这 一 杯 酒, 味 道 可 就 完 全 不 同 了!


对 酒 当 歌, 人 生 几 何?
譬 如 朝 露, 去 日 苦 多 ……
明 明 如 月, 何 时 可 掇?
忧 从 中 来, 不 可 断 绝。……
         —— 《短 歌 行》

不 想 则 已, 愈 想 愈 悲 伤, 愈 想 愈 苦 恼。 “惟 有 杜 康”, 可 以 解 忧。 于 是 接 着 痛 饮, 想 从 醉 中 解 脱。 现 实 与 理 想 的 矛 盾, 有 限 与 无 限 的 矛 盾, 生 命 与 死 亡 的 矛 盾, 都 融 化 在 这 杯 酒 中。 他 那 悲 凉 慷 慨 的 歌 声, 震 憾 千 古, 差 不 多 引 起 后 世 酒 徒 的 一 致 共 呜, 而 以 “杜 康” 为 酒 的 代 称, 也 就 从 他 这 时 正 式 开 始。

因 为 饮 酒 的 人 多, 所 以 便 出 了 许 多 著 名 的 酒 徒。 杜 甫 的 《八 仙 歌》 就 写 了 贺 知 章、 李 白、 张 旭 等 这 些 著 名 的 “酒 徒”。

世 人 往 往 把 狂 饮 烂 醉 的 人 称 为 “酒 鬼”, 椰 揄 讥 笑, 贬 之 又 贬。 但 唐 诗 中 好 象 找 不 到 “酒 鬼” 这 个 词, 或 称 “酒 徒”, 或 称 “酒 友”, 或 称 “饮 者”。 杜 甫 则 称 他 们 为 “仙”。 “仙” 与 “鬼” 虽 然 都 是 乌 有 之 物, 但 “仙”、 “鬼” 之 别, 一 在 天 上, 一 在 地 府, 相 差 不 是 一 个 档 次。 狂 醉 的 人, 也 不 认 为 自 己 是 “酒 鬼”, 李 白 便 自 称 “酒 中 仙”。 在 当 时, 你 不 能 经 商 赚 钱, 不 能 一 举 成 名, 都 不 会 有 人 笑 话 你, 若 不 能 饮 酒, 则 受 到 亲 友 的 “奚 落”。 饮 酒 是 做 人 的 基 本 功, 万 万 缺 少 不 得。

唐 代 诗 人 虽 然 对 魏 晋 文 土 的 诗 酒 生 涯 不 乏 赞 叹, 不 乏 仰 幕 之 情, 但 唐 代 的 诗 酒 基 调 与 魏 晋 不 同, 有 着 明 显 的 分 野。

魏 晋 文 人, 处 在 政 治 动 荡 的 社 会, 朝 不 保 夕, 心 中 充 满 忧 伤 和 恐 惧, 饮 酒 是 为 了 消 忧, 逃 避 现 实, 无 法 谱 出 昂 扬 的 情 调。 而 唐 代 的 诗 人, 生 于 政 治 较 为 开 明 之 世, 社 会 处 在 上 升 发 展 阶 段, 故 有 一 股 朝 气, 回 荡 于 诗 中。 诗 情 豪 迈, 酒 情 热 烈, 如 奏 黄 钟 大 吕, 有 宏 亮 激 越 之 音。


黄 金 白 壁 买 歌 笑, 一 醉 累 月 轻 王 侯。
            —— 李 白 《忆 旧 游 寄 谯 郡 元 参 军》
烹 羊 宰 牛 且 为 乐, 会 须 一 饮 三 百 杯。
            —— 李 白 《将 进 酒》


同 是 以 饮 酒 为 乐, 魏 晋 文 人 能 唱 得 出 这 种 声 音 吗?

楚 兰 不 佩 佩 吴 钩, 带 酒 城 头 别 旧 游。
年 事 已 多 筋 力 在, 试 将 弓 箭 到 并 州。
            —— 卢 殷 《长 安 亲 故》
诗 成 斩 将 奇 难 敌, 酒 熟 封 侯 快 未 如。
            —— 高 骈 《依 韵 奉 酬 李 迪》


一 杯 热 热 烈 烈 的 酒, 不 仅 洗 尽 前 人 的 哀 愁 和 颓 废 的 色 彩, 而 且 是 开 后 世 豪 迈 诗 派 的 先 声。 我 们 清 楚 地 看 到, 唐 代 对 于 魏 晋 文 人 的 诗 酒 生 涯, 不 是 盲 目 模 仿, 亦 步 亦 趋, 而 是 让 他 们 溶 化 在 自 己 的 酒 色 酒 香 之 中, 增 添 自 身 的 韵 味。
唐 代 的 诗 人, 在 歌 唱 前 代 酒 星 的 同 时, 也 树 立 当 朝 的 酒 星 的 形 象。 杜 甫 的 《八 仙 歌》 在 这 方 面 开 了 个 好 头。 这 八 颗 酒 星, 有 的 闪 过 之 后, 随 即 陨 灭, 有 的 永 驻 天 国, 光 耀 万 古。 后 者 如 李 白 即 是。 他 是 唐 代 诗 人 突 出 的 代 表, 也 是 唐 代 酒 徒 的 突 出 代 表。 他 的 诗 酒 生 涯, 令 人 有 “前 不 见 古 人, 后 不 见 来 者” 之 叹。

唐 代 的 酒 业 到 了 鼎 盛 时 期, 唐 代 的 诗 歌 创 作 也 达 到 高 峰。 酒 与 诗, 这 两 者 之 间, 到 底 存 在 一 种 什 么 关 系? 简 而 言 之, 相 得 益 彰。

在 唐 代 许 多 诗 人 的 心 目 中, 人 生 的 最 大 快 乐, 不 是 封 侯 拜 相, 不 是 拥 有 金 山 银 海, 不 是 得 道 成 仙, 而 是 有 诗 与 酒 的 享 受。


九 转 灵 丹 那 胜 酒? 五 音 清 乐 未 如 诗。
            —— 杜 苟 鹤 《白 发 吟》
百 事 尽 除 去, 唯 余 酒 与 诗。
            —— 白 居 易 《对 酒 行 吟 赠 同 志》

酒 与 诗 是 双 美, 缺 一 不 可。 只 会 端 起 杯 来 傻 喝 狂 醉, 那 一 点 诗 意 也 没 有。 当 然 酒 与 诗 的 “分 工” 又 不 同。 “取 兴 或 奇 酒, 放 情 不 过 诗。” (白 居 易 《移 家 入 新 宅》) 高 高 兴 兴 地 饮 酒, 诗 也 就 流 出 来 了。 酒 象 是 魔 术 师 手 中 那 根 棍 子, 它 任 意 指 挥, 诗 人 的 情 思 就 随 它 而 动。 “酒肠 堆 曲 蘖, 诗 思 绕 乾 坤。” (杨 乘 《南 徐 春 日 怀 古》) 酒 进 入 肠 子 以 后, 在 里 面 七 弯 八 拐, 左 飞 右 旋。 “绕” 着 石 头, 石 头 会 走 路; “ 绕 ” 着 草 木, 草 木 会 说 话。 山 起 舞, 河 歌 唱, 天 地 万 物, 全 都 灵 气 浮 动, 无 不 象 醉 了 一 般。 诗 就 象 打 开 的 水 龙 头, 哗 哗 啦 啦 地 直 往 外 流。 “李 白 一 斗 诗 百 篇”。 酒 的 消 耗 与 诗 的 产 量 成 正 比。 李 白 的 诗, 是 一 篇 篇 “醉” 出 来 的, 酒 气 熏 天, 酒 香 遍 地。 酒 像 诗 的 触 发 剂, 没 有 它 的 投 入, 诗 的 产 生 形 成 就 无 从 谈 起。 你 听, 李 白 是 这 么 说 的:


平 台 为 客 忧 思 多, 对 酒 遂 作 《梁 园 歌》。
            —— 《梁 园 吟》
还 倾 四 五 酌, 自 咏 《猛 虎 词》。
            —— 《寻 鲁 城 北 范 居 士 失 道 落
苍 耳 中 见 范 置 酒 摘 苍 耳 作》
兰 陵 美 酒 郁 金 香, 玉 碗 盛 来 唬 珀 光。
但 使 主 人 能 醉 容, 不 知 何 处 是 他 乡。
            —— 《客 中 作》

这 不 是 李 白 一 人 如 此, 其 他 的 诗 人, 差 不 多 也 是 这 样。 他 们 一 边 作 诗, 一 边 饮 酒; 一 边 饮 酒, 一 边 作 诗。 酒 渗 到 诗 里 去, 诗 融 人 酒 中 来, 真 是 难 分 难 解。 “酒 里 诗 中 三 十 年, 纵 横 唐 突 世 喧 喧。” (段 成 式 《哭 李 群 玉》) 人 的 一 生 就 这 么 度 过。 当 时 的 社 会 风 气, 不 会 作 官, 不 会 发 财, 没 人 取 笑; 而 不 会 饮 酒, 不 会 作 诗, 则 视 为 无 能。 许 多 人 都 以 诗 酒 自 豪, 贫 不 为 耻。 当 官 的 死 了 以 后, 骨 埋 山 丘, 尘 随 风 去, 再 没 人 理 会, 而 诗 酒 之 徒, 却 为 人 津 津 乐 道。


琴工爱舞剑~~```
[1 楼] | Posted: 2009-03-25 09:57 顶端
 
纵横道|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所行道也。 -> 『望门投止』




Powered by Code © 2003-05  skin design: zonghengdao.net
Total 0.016561(s) query 6, Time now is:10-22 01:05, Gzip enabled
鄂ICP备05015257号

You can contact us